第一批人形机器人,开始“整顿”职场
时间:2025-03-29 15:19:51来源:中新社微信公众号
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、智能手机、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,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。

工信部发布的《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》开篇

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,一群身着大红棉袄、扭秧歌转手绢的机器人看呆了观众,一夜之间成为“科技顶流”。

短短一个月后,国内“机器人租赁”市场突然爆火。社交平台显示,日租金有的已经接近万元。有租赁商家称已经爆单,还有商家靠一台机器人租赁今年已收入超20万元。

提供人形机器人租赁服务的商家 电商平台截图

人形机器人都能干些啥?

如果你还以为机器人只是工厂里的机械臂,或者商场里的导航机器,那你就落伍了。

最新一代的人形机器人,已经进化到几乎能以假乱真。

人形机器人,“进化”到哪一步了?

作为未来产业的代表之一,人形机器人会的是越来越多。

宇树科技对外发布旗下人形机器人G1,可以完成跃起、侧身、下肢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后落地、站立;

智元机器人在两周之内发布了三个新的产品。其中,灵犀X2可以完成踩滑板车、玩平衡车、骑自行车等高难度动作。

跳舞↓↓↓

骑车↓↓↓

穿针引线↓↓↓

侧空翻↓↓↓

功夫↓↓↓

动作更灵活的同时,人形机器人也更加聪明。

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日前推出的“慧思开物”,集成了感知、决策、语言、学习、运动控制等高阶认知功能,能增强机器人执行复杂任务的效率、降低机器人开发门槛、简化开发流程。

人形机器人,已经悄悄 “上岗”

当ChatGPT还在和人类斗嘴、自动驾驶还在测试阶段,第一批人形机器人已经悄然走进职场,开始“整顿”人类的工作习惯。

它们在仓库、餐馆,甚至在工厂车间,正以类似人类的适应性和智能,执行各种任务。

它们不会摸鱼、不会抱怨加班,甚至不会在周一早晨赖床迟到。它们的存在,正在让职场规则悄然改变——效率至上,人情靠边。

比如,身穿警服,跟着人类警察一起巡逻、与群众热情互动。

比如,参加社区活动表演“川剧变脸”。

甚至上一秒还在商场揽客,下一秒就秒变登山搭子!

工作内容切换,但态度依旧负责。

甚至它还可以在各种展会上迎宾,让跳舞就跳舞,让招手就招手。

图为人形机器人首次亮相上海时装周秀场。图为人形机器人首次亮相上海时装周秀场。

3月27日,记者探访位于北京首钢园的2025中国科幻大会会场。图为仿真人形机器人吸引媒体记者。中新社记者 张祥毅 摄

想让它干啥就干啥,想要啥样就啥样。

充满电,就算工钱。

这态度,这回头率,这性价比,不得不令人心动!

3月27日,记者探访位于北京首钢园的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。图为等待训练的人形机器人。中新社记者 张祥毅 摄

据悉,由于目前机器人软硬件版本还在不断迭代,机器人外出“打工”时,一般还需要操作师全程陪同操作维护,因此,除了机器人紧缺,机器人操作师也比较紧缺。

“中国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”

业内人士表示,2025年或将成为机器人量产元年,随着产业链不断完善成熟,一台人形机器人的造价已经从2018年的300万元降到了如今的几十万元,接下来,机器人的技术突破与市场增长都将迎来爆发期,价格也将持续下探。

俄罗斯《莫斯科共青团员报》网站3月26日刊发题为《中国机器人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》的文章,其中提到:

近年来,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,已在众多领域引发根本性变革。

预计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,中国企业已实现机器人核心模块的自主生产,国际厂商也依赖中国产业链,至少是其中某个环节。例如全球知名的特斯拉“擎天柱”机器人,其很大一部分零部件由中国企业供应。

在2025年全球科技版图中,中国机器人产业将加速“出海”进程。从餐饮配送到工业制造,从医疗辅助到智能家居,从消费服务到仓储物流,中国机器人正以全方位应用场景,为全球制造、产业升级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。

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《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》,到2025年,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,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并实现批量生产,在特种、制造、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。到2027年,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,应用场景更加丰富,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,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。

中国信通院发布的《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(2024年)》预计,从现在到2028年,我国整机市场规模约在20至50亿元;到2035年,整机市场规模达到约500亿元;到2045年后,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1亿台,进入各行业领域,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。

中国业内普遍预计,人形机器人的产能或将在2025年得到明显提升,推动人形机器人向更泛化、更实用的阶段转变。

人形机器人,会取代人吗?

人形机器人离我们越来越近,也让一些人产生担忧,机器人是否会抢走人类的工作机会?

关于这个问题,deepseek给出如下结论:

机器人会取代部分工作,但人类在创造力、情感、道德等领域的优势不可替代。未来的关键不是“是否被取代”,而是如何利用技术提升自身价值。

短期来看,机器人更适合规则明确、重复性高的工作,比如数据录入、基础客服、流水线操作等。但在需要创造力、情感交流、复杂决策的领域,人类仍然占据优势。

长期来看,人机协作才是趋势:

机器人负责效率型任务(数据处理、流程执行);

人类专注创造型任务(战略规划、创意设计)。

就像计算机没有让会计失业,而是让他们从算账转向分析一样,机器人不会完全替代人类,但会重新定义职场分工。

3月26日,记者探访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主会场。图为一组机器人列队从会场里走过。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

第一批人形机器人已经开始 “整顿” 职场,这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必然变革。

我们不能忽视这一趋势,而应该积极应对,提升自己的竞争力,在新的职场生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
因为,未来的职场,属于那些能够与科技和谐共生的人。

无可厚非的是,人形机器人,正在加速从科幻奔向现实。

标签:

最新
  • 第一批人形机器人,开始“整顿”职场

    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、智能手机、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

  • 第十六届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4月举行 20支车队参赛

    海南省新闻办公室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,2025第十六届环海南岛国

  • c类基金为什么不适合定投?新手买场内基金还是买场外的?

    c类基金为什么不适合定投?C类基金不适合定投的原因来源于其收费机制

  • 大理核桃出口迎来“开门红” 海关助力打造“黄金果”品牌

    记者3月10日从大理海关获悉,2025年1月至2月,大理海关共属地查检出

  • 冷友斌代表:推动乳品核心配料国产化 继续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

    日前,全国人大代表、黑龙江飞鹤有限公司董事长冷友斌做客新华网《

  • 谱写城乡融合发展新篇章

    我国有14亿多人口,9亿多人常住在城镇,近5亿人在乡村。推进中国式

  • (经济观察)迎智能化变局 中国车企竞争转向

    中新社北京3月1日电 (尹倩芸)近期,多家中国车企相继宣布接入DeepS

  • 遂平县司法局以案释法“第一堂法治课” 走进职教中心

    为增强未成年人法治观念,预防未成年人犯罪,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。2

  • (新春走基层)坚守岗位22载,家人的支持是他最大的动力

    中新网东莞2月5日电 题:坚守岗位22载,家人的支持是他最大的动力

  • 海南今年安排重大正式项目总投资8540亿元

    中新社海口1月27日电 (记者 王子谦)海南省发改委27日公布,2025年

  • 感冒好了,低热还在怎么办

    1月23日,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

  • 优环境畅融资落实政策 江西两会聚焦如何发展壮大民营经济

    中新网南昌1月19日电 (刘力鑫)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

  • 中国三门峡盆地油气调查取得重大突破

    中新社北京1月15日电 (记者 庞无忌)记者15日从中国自然资源部中国

  • 中信银行上地支行荣获人民银行北京分行“科技金融领军机构”称号

    2024年8月,中国人民银行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行印发《关

  • 物流总额创新高 360万亿意味着什么

    我国仍是全球物流需求最大的市场。在近日举办的2024年中国物流学术

  • 奶茶我喝、周边归你 有人做起代喝生意

     年轻人流行·去奶茶店疯抢周边奶茶我喝,周边归你有人做起代喝生

  • 旅游
    • 当前信息:​泌阳县人民法院【枫桥法庭创建】家事调解中的司法温度

    • ​西平县重渠南徐小学举行“我爱跳绳 跳出健康”跳绳比赛活动

    • ​西平县谭店乡和张村获得“河南省综合减灾(安全)示范社区”荣誉称号

    • 商城县伏山乡:三个坚持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|全球播资讯